close

2003年尊貴龍德 上師一心推動金剛乘傳承法流,向印度尼泊爾國際佛學院(IBA)校長、當代大堪布 阿貝仁波切祈請,創辦台灣首座「臺灣八思巴佛學院」。 

 

當時台灣有個現象,當信眾看到仁波切、喇嘛來台舉辦法會的時候,總是趨之若騖、到處跑道場、求灌頂,心外求法,並無次第修學。尊貴龍德 上師深入民間,體察人心,人們無非想獲得佛法的殊勝加持與利益,然若無正確見地,大多數人無法得到正信佛法的善果。
 

尊貴龍德 上師鑒於此宗教亂象,決心將藏傳佛教的法流深耕台灣,讓對藏傳佛教有興趣之人,有正確如法的修學課程和學習環境。

 

 

「修學佛法必定精進實修,才能得實證善果,如果以研究學術的心態來學佛,終難得其真實解脫之大利。」___尊貴龍德 上師 

傳承_4.jpg

 

八思巴佛學院創建-緣起

 

  藏傳佛教自公元7世紀初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以上的歷史。

  藏傳佛教提倡的行善、慈悲、憐憫、知足、正義、寬容、自謙、誠實、和諧、義務、利他、貢獻,責任等道德準則,也是普遍的社會道德及人類生活的共同準則。它對於維護現代社會的秩序,保持人際關係的和諧,推動人心向善,讓世界多一份愛,具有極大的影嚮力。

 

 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,都有大乘的共同特點-以利益眾生為目的,不同於小乘的獨善其身,以不傷害眾生,求自身清淨解脫。而“藏傳佛教”是顯宗菩薩乘和密宗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。綜觀,所有的佛法教派,之所以二千五百年可以傳承到今日,就是因為它利益無量的眾生。

 

  它的特點在於利益一切眾生的價值觀和精深的哲理、特殊的修持密法,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,形成強大的感召力,博得了物質生活 富裕而相對於精神層面貧乏的西方世界廣大民眾的信仰,在近半個世紀以來,藏傳佛教在西歐、北美等西方國家形成了處處蓮開盛世的局面。

 

  現今社會的道德人心日衰,價值觀念變異衝擊,導致人心無所適從,追逐慾樂而迷失自我,不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何在!家庭倫理不倡、社會關係疏離、人與人無法真誠交流互動,取而代之的是猜忌、鬥爭、互相傷害。年輕一輩的心靈必更加空虛,常此以往,道德人心如何提振?社會風氣如何安定善良?國家如何富強?若不從根本做起,只是在表面求經濟繁榮,不是最究竟之道。

 

  軍警、法律能維持一時的社會秩序,卻無法教化道德人心。社會、家庭的衰損,根源在人心的腐化,殊不見國家社會背後有一股強大而不可忽視之心靈安定力量-善良、正信的教化團體,無數聖賢德能(佛陀、孔子、老子……及現代之德蕾莎修女、證嚴法師……等)皆由其培育而利益無量眾生。故清朝雍正皇帝有:「能行一善,則去一惡,去一惡,則息一刑,一刑息於家,萬刑息於國」之說。皆再三強調以道德教化人心,以善道提振(改善)社會風氣。

 

  國際(印度、尼泊爾)佛學院校長-慈悲的大堪布阿貝仁波切,有鑑於台灣佛法因緣雖興盛,但於正信素養卻不足,尤對藏傳佛教-密宗,有極大興趣,多數人卻不知其精義旨趣,多有趨之若騖卻盲修瞎煉之現象,無法真正淨化身心,亦無法普遍令大眾得利益。

 

    尊貴龍德 上師決心將藏傳佛教的法流深耕台灣,讓修學藏傳佛教能有正確如法的修學課程和學習環境, 2003年向印度尼泊爾國際佛學院(IBA)校長、當代偉大堪布 阿貝仁波切祈請,創辦台灣首座「臺灣八思巴佛學院」,令十方有心修學善道及正確無誤佛法之人得大方便、大利益,對落實改善社會風氣、道德人心,作了深深紮根的貢獻。

 

 

看更多
尊貴龍德 上師稀有傳承http://www.fazang.org/guru/

尊貴龍德 上師悲心弘願 http://www.fazang.org/index.php?ID=21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吉祥如意 的頭像
    吉祥如意

    吉祥如意 小棧

    吉祥如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